办公地址
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燕园北大校友之家
电话:027-86657596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动态

洗心 赋魂 给力 湖北省北大校友会党支部赴韶山开展党建活动

浏览次数:160 次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2日


      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到来之际,中共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支部委员会组织由50后到90后老、中、青三结合的校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等地开展主题党建活动。



      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刘萌,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杨裕利,副会长杨三文、彭生鹏、黄剑波、吴永先,监事长韩晓光,秘书长兼党支部纪检委员杨玲莉,执行秘书长周国全,常务副秘书长闻佳平,副秘书长许红俊、张洁颖,理事兼党支部宣传委员阮媛等参加了活动。

      湘潭市原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罗伟、湘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文亮、韶山市委书记曹宏伟和市委副书记刘志刚会见了北大校友参访团,并介绍了湘潭和韶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7日,罗伟给校友们做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毛泽东生平和思想辅导课。



      罗伟说,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地、初立志地和毛泽东思想策源地。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是工人运动的“翘楚”、农民运动的“王”和军事斗争的“神”。

      在韶山,他不仅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这样的光辉著作,也总结和提炼出了作为我党传家宝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有了这堂前置的深刻而精彩的授课,随后的参访,就格外的清晰而立体:

      28日上午,在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广场,全体参加活动的北大校友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列队肃立于毛主席铜像前,举行了庄重的敬献花篮仪式。



      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花篮被稳稳抬放至毛主席铜像基座前,全体校友党员同志深深三鞠躬,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与深切追思。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使全体北大校友党员深刻感受到一代伟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深邃的战略思想。



      在毛主席遗物馆,一件件朴素的革命文物,无不展现人民领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时刻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大家近距离感受了伟人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为主席满门忠烈而感佩难抑。为了建立新中国,毛主席先后有6位亲人付出了生命,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永远回荡在韶山冲的上空!



      大家还参观了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特别党支部展览馆,1925年6月毛主席回到家乡,在自己家阁楼里,主持召开了中共韶山支部成立会议,秘密代号为“庞德甫”,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是“最坚强的党支部”,是中国农村最早创建的党支部之一,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滴水洞里,大家看到了毛主席深邃的战略思考和神秘的十二天。



      28日下午,北大校友们参观了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之称的韶山灌区。



      该工程于1965年7月动工,10万群众战天斗地,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通水,创造了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部写满奋斗与奉献的壮丽史诗,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在紧张的行程中,还考察了清溪镇长湖村长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银田镇华南村永红生态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年轻一代“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喜人成就,北大校友们对投身乡村振兴更加充满信心。



      大家在参观完韶山后,不禁也会思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为什么出在了湖南?其后,北大校友湘乡之行,让每人的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29日上午,校友们来到东山书院(时称东山高等小学堂,现东山学校),这里是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东山书院是由湘籍士绅开办的一系列新式学堂之一,“开湖南新学之先河”,与北京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广方言馆等齐名,是中国大学的萌芽。



      1910年秋,毛主席来此求学。当时父亲毛顺生原本要他去米店当学徒,临行前他改诗赠父表达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毛泽东在东山书院求学不足半年,却在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1955年,毛泽东在与东山书院同学谭世瑛的谈话中说,“我进不了东山学校,也到不了长沙城,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



      如果说东山书院是“湖湘文化”的传播殿堂,在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校友们仿佛找到了“湖湘文化”的源头。

      曾国藩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不仅做到了“修身齐家”,还做到了“治国平天下”。府内“毅勇侯第”“太子太保”“勋高柱石”等御赐牌匾,彰显了曾家当时的显赫,而曾国藩及其子孙后代一些手书的牌匾,如“八本堂”、“无慢室”等则代表了这个文化世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景仰。



      曾国藩又进一步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秋瑾等人,他们为了革命敢于牺牲奉献……这些珍贵的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底气”。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3日致教育家李锦熙的信中,对曾国藩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29日下午,又与湖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进行了交流座谈,会长邓映如、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刘军、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振兰和副会长袁涛等出席了座谈会。



      两会与会校友党员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围绕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韶山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乡村振兴和两会交流合作等,展开热烈讨论。


      刘萌说,湖南与湖北两地北大校友会,要在体育活动、校友经济和乡村振兴上加强合作,两湖是一“湖”,都是“未名湖”。



       他还说,此次韶山之行,是党建引领会建的有益尝试,校友们从伟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提升认知与境界,时刻铭记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不忘初心和使命,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北大校友新篇章。



      特别鸣谢:闻佳平、黄剑波和王吉等校友对本次活动的赞助与支持!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服务集锦  |  荆楚北大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5007号-1  技术支持:珞珈学子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