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六任校长是北京大学校友
胸怀天下的情怀、兼容并包的学风、笃志弘毅的精神……构成北大与武大共同的基因,回望来路,两校深厚的历史渊源则早已为此埋下伏笔:在武汉大学的建设历程中,北大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9年7月,北京大学教授黄侃接受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聘请,南下任教,成为两校结缘之始,并深刻影响了武汉大学文学学科此后百年间的学术传统。此后,又有杨振声、庄长恭、郁达夫、江绍原等北大校友、教师陆续至武大任教,从此肇启两校密切的往来情谊。
更重要的是,“国立武汉大学”之称,正是由北京大学校长、时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于1928年6月命名,并亲自组建筹备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会9人中,王世杰、李四光、涂允檀、周鲠生、黄建中5位皆来自北京大学。
现在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大厅四周的墙面上有8位人物的巨幅照片,他们都曾在武大发展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其中有5位是北大校友。
第一排左起分别为:石瑛、王星拱、周鲠生
第二排左起分别为:李四光、王世杰
石瑛
曾任北大化学系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在他任内,武大的前身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完成了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李四光
曾任北大地质系教授,1928年任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后任武大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并主持武大“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新校舍的选址与建设工作。
王世杰
曾任北大法律系主任,1929年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
王星拱
曾任北大化学系主任,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之后,继续推进珞珈山新校舍建设;全面抗战爆发后,带领武大师生西迁乐山,弦歌不辍,艰苦办学。
周鲠生
曾任北大政治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他带领武大从乐山回到珞珈山,并完成武大“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的办学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也来自北大,他曾求学、任教于北大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