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地址
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燕园北大校友之家
电话:027-86657596
荆楚之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荆楚北大人 >> 荆楚之星

北大湖北校友陈和生院士是中国第一位博士后

浏览次数:893 次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23日


       大学选择攻读祖国急需的核物理专业,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毫不犹豫回到祖国。75岁仍忙碌在科研一线,“国家需要”是他面临重大抉择时考虑的第一件事。近日,中央电视台《吾家吾国》栏目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1964级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本科校友陈和生。


 


      “中国的科学技术归根结底要靠自己”


       1964年陈和生以湖北高考物理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选择了核物理这个祖国急需的专业。“当时国内人民群众都迫切希望我们国家的核武器能够早日试验成功,所以我选了这个专业”1982年,陈和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于1984年5月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底,中科院启动博士后试点工作,陈和生回到祖国成为我国第一位博士后。


 


       听从热爱和使命的召唤是这位北大人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那时我已经38岁了我应该尽快回到祖国为中国的高能物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带领团队使中国在对撞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回国后不久,陈和生就参与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4年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但陈和生并没有就此止步。


 


       1998年,被任命为高能所所长的陈和生意识到已经运行了10年的对撞机正面临激烈国际竞争。对撞机领域很特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提升性能就会落后。中国也将失去该领域科学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彼时,实力强大、有权威背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加速器加入竞争,许多人不看好中国加速器,陈和生带领高能所在2008年完成改造。至此,中国保持了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则关闭了康奈尔大学的加速器。陈和生回忆,当时美国权威的物理学杂志说,美国的科学家正在坐飞机蜂拥而至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来做实验。以前出去都是参加别人的实验现在是以我们为主这对于我们的国际科学地位非常重要。

 

       参观日本实验室遭拒 “回国自己做!”


       陈和生是我国的粒子物理学家,75岁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作为总指挥,建成我国目前单项最大的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


       这是微观物质世界的“超级显微镜”,能从原子结构变化的细微层面预判安全隐患,测试大国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很好地监测高铁车轮的状态和寿命。此外,陈和生还试图将其引入更多领域,例如高铁骨架、新能源车电池等诸多性能检测,甚至在医疗领域,他也试图让散裂中子源发光发热。这样的“神器”背后,是一段追赶世界先进的奋斗史。曾经,陈和生为探究锂电池性能到访日本实验站,但对方拒绝参观,陈和生当时就暗下决心“回来自己做!”


       从2011年奠基到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仅仅六年半,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上第四台发展中国家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如今它已经帮助科学家们完成超600项课题从构想到完成,陈和生投入了18年,如果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散裂中子源作为平台很多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将难以开展。


       另一位北大校友送的这些贺卡,他珍藏至今


       多年来,陈和生一直忙于工作,家里由妻子一人操持,尽管嘴上说不牵挂,每次出差陈和生都会买当地的纪念品送给老伴。如今,带着歉意和心意的物件已经布满了家里的各个地方。除了这些纪念品,陈和生家中还有一份他珍藏的回忆,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同为北大校友的李政道先生寄来的贺卡。


       当年,在李政道先生的推动下中美高能物理领域开启了密切的合作,陈和生和李政道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年,李政道先生都会寄来手绘新年贺卡,这些贺卡,不只是友谊的见证, 更让陈和生想起从前辈身上学习到的治学精神。


 


       陈和生说,前辈们严谨的科学作风、奉献科学的精神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也是他想要传递给年青一代的理念,“我希望让有志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年轻人能够热爱科学,能够有机会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出力。”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服务集锦  |  荆楚北大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5007号-1  技术支持:珞珈学子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