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顾问方勤:考古成果的展示与传播探析
近期,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顾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在《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上发表题目为《考古成果的展示与传播探析》的研究文章,回顾了考古成果展示传播的历程,进一步明晰公共考古性质功能,分析考古成果传播的方法、政策及媒体支持、科普读物、跨文化传播、考古遗址公园多元使用等取得的成绩与发展的方向,指出促进考古成果的传播与转换,需要遗址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考古文博机构、考古人员、媒体与决策部门要群策群力,并需结合信息化时代特点以及国际化要求。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国考古事业走过百年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考古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稳步提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考古“走出去”进入新阶段,赴外考古成为国家文化交流的新名片,国际合作与交流更为深入,中外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学术共识不断凝结。考古成果展示与传播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介技术的助力下,考古成果以多种渠道走近公众,掀起中国公共考古的热潮。
公共考古(public archeology)是考古学的分支,经过长期发展已在欧美国家形成相关的研究领域与成果。与发掘、整理撰写考古发掘之科研报告不同,公共考古致力于考古成果的转化与传播,以公众为传播对象,通过公共考古活动与成果普及形成社会、公众与考古之间的良性对话关系。近年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媒介的参与下,考古深入社会文化生活。《考古进行时》《探索发现》和《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推出,让原本“高冷”的考古,逐步走向公众,其神秘的面纱被层层揭示,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成果的传播。持续上涨的关注度背后是公众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
对考古成果的传播需要多视角介入,需要跨学科、融媒体的持续辅助,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公共考古作为新生事物,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其方法、水平与传播效果仍在逐步完善。本文立足于公共考古的意义与目的,针对考古成果的阐释与传播提出若干思考。
1 公共考古的性质与功能
考古工作的对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考古成果具有公益性,是蕴含巨大价值的公共资源。苏秉琦先生提倡“考古是人民的事业”,推动“考古学的大众化”,这可作为中国公共考古从实践走到学术层面的标志。因此,考古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考古活动和考古成果向社会公开,回应社会关切,使之成为公众文化活动或文化享受的一部分。考古发掘的文物具有独到的科学、社会、艺术价值和极高的欣赏价值,是博物馆藏品的源泉和博物馆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石。
在社会层面,考古工作需要社会整体的认同、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对于考古遗迹来说,更是如此。让社会了解和理解其价值所在,从而让社会关心和主动参与,使之成为社会共同文化财富。在个体层面,文化传承的终极对象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公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公共考古的成果对公众形成吸引力,通过个人感受与共享,培养公众成为积极的文化传承者。
有鉴于此,公共考古之“公共”二字涵盖了公共机构和公众舆论2个层面,围绕阐释、传播与共享3个主题,将考古成果这一公共资源发挥最大价值。
2 阐释方法影响文化传播效果
公共考古赋能文化遗产的前提、公共考古提升文化自信的前提、诸多积极效果产生的前提,是通过合理的解释让信息传播的受众(公众)有效理解传播者的意图。解释(interpretation)又称阐释,是指将信息“从专家的技术语言转化为参观者的日常语言”的一种策略。
阐释是一座桥梁,通过物品、信息和观点吸引观众,避免使用一种语言与所有人交流,解释以激发兴趣、与观众相关、揭示意义为中心。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信息的传播。数字化生存时代,内容为王,考古和文博机构需要对其展示的物品进行符合传播特点的阐释。其中,系统性、权威性、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是关键。
数字化时代公众对内容的需求上升。这些内容的出处在哪里?是权威解读还是“插科打诨”?正如考古学家多次公开撰文呼吁“考古不是盗墓笔记”,如果博物馆或考古机构没有担当媒介内容的一手生产者与把关人,那么社交媒体上“ 标题党”与“哗众取宠”的现象将在所难免。
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来自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13日题为《“十大考古”评审专家为什么不看重“精美文物”》一文。它解释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首先是关注学术性,对于研究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等几大问题是否有所助益,发掘出来的文物是否精美并不应是最先考虑的问题。同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了《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半数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有关》一文,学者们拍手称赞。2篇文章从专业的角度向公众解释了考古的意义,阐释了为何在考古人眼中,埋藏于地下的陶片、瓦砾、人骨与黄金珠宝并无区别,透物见人、见社会,考古可以真正做到“探人类之过往,溯文明之源流”。
3 考古成果传播的政策与媒体支持
考古成果是阐释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考古成果的有效传播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每年一次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工作将公共考古作为必要汇报内容,意味着国家文物行政部门的重视,也体现了公共考古政府性的一面。十大考古评选的汇报工作会向公众直播,考古发掘者从以前单纯向专家汇报,转向同时向更多的大众汇报,使之成为舆论热点。
考古明星的出现是公共考古的另一个标志事件。如,曾主持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图1)考古工作的许宏,微博粉丝量过百万,对考古宣传发挥了不可想象的作用;《国家宝藏》的热播,让各大博物馆馆长和考古学家走进公众视野,改变了考古界此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助力下,考古新闻报道以及《考古进行时》《探索与发现》等专题片成为广受欢迎的品牌。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409号